叙述秦汉时期雕塑的风格特征?
秦汉俑马、墓前石雕从整体上看,也许远不及后世那样精巧、细腻,而以拙重、粗犷为特色,然而正是这种“客观简朴性”,成为了秦汉时代文化精神的像征和特征。
秦汉雕塑的风格不是偶然的,它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强烈的开拓、征服欲望的形象写照。
它继承了远古以来,华夏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注重人力,与自然抗争的崇高精神。 秦汉时期的雕塑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力量将中国雕塑推向了高峰。
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秦汉雕塑的巨大气魄和强健精神,为中国雕塑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雕塑为何有着浓厚的古希腊雕塑风格?
在佛教的早期,佛教并无造像艺术,这主要源于佛教戒律中有“远离观听歌舞”的明文规定。到了大乘佛教时期,佛教有了造像艺术,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佛教教义有了变化;外因是印度部分地区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所征服,征服的同时,也为印度带来了古希腊的建筑,雕塑等技术。此后,佛教造像艺术进入了四个时期,犍陀罗时期是第一个时期。
公元前326年,希腊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击败波斯,占据了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和阿富汗东部一带,并以希腊人为主体建立了国家,我国古称为大夏。公元1世纪时中亚的斯基泰系人(主要是从原游牧于我国西北而西迁的大月氏人)驱除了希腊势力,在伊朗东部和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贵霜帝国,定都犍陀罗,故这一时期又称为犍陀罗时期。贵霜王第三代王迦腻色迦信奉佛教,在领土内大建寺塔,雕刻佛像,因为这一地区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其佛像带有浓郁的希腊风格,这种希腊化的佛像就被称为犍陀罗佛教艺术。
此时期的佛教造像兼有希腊,印度乃至中国北方民族的三种文化因素,它的总体特征是:犍陀罗的佛,菩萨像,其体型都高大健壮而近似欧洲人,面貌也像希腊人,同时也带有印度的地方色彩。全体形象:有立像,坐像,倚像,卧像的分别,佛像大都取坐姿,而菩萨,胁恃及***天神诸像则取立势。
参考书目《图解佛教》
印度教建筑风格?
几个世纪以来,印度教建筑从简单的岩石洞穴神殿演变为遍布印度次大陆及其他地区的庞大华丽的寺庙,形成了一种经典风格,至今仍被全球现代印度教寺庙所采用。
印度教建筑的基本元素是从四个侧面及以上观看时精确而和谐的几何形状、方形和网格平面图、高耸的塔楼以及精美的装饰雕塑,其中包括神灵、崇拜者、***场景、动物以及花卉和几何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