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林党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明代末年,以顾宪成为首的学者在无锡建立并发扬光大的一个学院,东林书院开张后,吸引了大批名士来讲学,他们议论朝政,痛斥奸党,以清流的态度吸引了世间的普通人,东林党就此掌握了道义的优势,而被他们排斥的官员们为了自保,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东林党派,这些党派在捕风捉影下开始互相攻击,开始了明末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党争。
在党争的过程中,有时争论往往不是什么正经事,反而是一些繁琐杂事,争论的目的只是为了党派攻伐,在积累了大批人望后,他们争官员任免权,争京察,争皇帝的家务事,导致更多的人陷入争执而不敢做事,使得朝廷的行政效率大幅度降低。在这些争执中东林党迎来了他们最大的敌人——魏忠贤。魏忠贤将东林党人一一打倒,并且烧毁了东林书院。直到崇祯皇帝继位,东林党派再次起复,但是崇祯皇帝发现他们只会争论,缺乏治国能力,特别是面对巨大的军事危机时束手无策,只能再次冷落他们,,然而这时候党争已经大起,任何的政策不管对错还是实用都已经实行不了,它们都已经成为了党派之间互相攻伐的武器了,直到明朝灭亡乃至南明。
东林党争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他们都初衷也需是为了政治诉求来改变朝局状态实现中兴,最后却慢慢形成党派诉求,最后变成党争,最后望着摇摇欲坠的大杀器,他们除了相互攻击之外,没有任何救助的方法。
按照一般的说法,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平时喜欢评论国事,以清流自居。在儒家话语下,东林党是正人君子,而且因为与阉党作斗争,在文人之间深孚众望。虽然东林党崇尚实学,评议政治,但仍旧陷入明末党争之中,乃至与当权派冲突不断,虽然引起轰动,但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改革方案,不过徒具虚名,对政治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东林党的存在对明朝起到了相当的负面作用,他们为士绅阶级代言、发声,嘴上仁义道德、忠君爱国,实则维护自身利益,罔顾国家社稷,对广大百姓的疾苦熟视无睹,只沉醉于自己的利益体系和功名利禄之中。
东林党兴起时,正是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当时国家财政危机四伏,天灾接连不断,百姓凋敝,急需税赋来赈灾、来填补财政漏洞。然而,东林党这些人却引经据典的反对征税。表面上心系天下,其实则是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
他们口口声声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但实质上却是在为大地主,江南商贾等利益集团发言。
东林党满口仁义,张口闭口都说为国为民。然而,他们却是为了反对国家通过调整税赋体系,来改变财政困局,极力的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些伪善的士大夫们对饱受明末饥荒的广大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朝廷的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时刻守着自己的那些田宅和银子。
他们与阉党对明朝的败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东林党帮的倒忙,是的明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使得农民义军源源不断。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个个都是忧国忧民,铁骨铮铮的好汉,个个都是为了国家死都不怕,就怕水太凉的大忠臣。
实则不然,东林党人并没有那么高尚。这个团队自从成立到最终的覆灭,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斗,内斗,不停的内斗,和宦官斗,和其他派别的大臣斗,和皇帝斗,用时髦的话说,东林党是中国驰名窝里横。
东林党这个团体,依托于东林书院,提到这个书院,就不得不提顾宪成。顾宪成30岁就考中了进士,进入了官场。这个人刚正不阿,不拍马屁,不***,尤其是特别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任何人,哪怕对方是皇帝。他屡次推荐万历皇帝,不喜欢的人入阁,结果终于惹恼了万历,扒了他的官衣,让他成为了一名普通老百姓。
仕途不顺的顾宪成,回到了无锡老家之后,并没有垂头丧气,反而重新振作起来。在几个金主的帮助之下,重修了一座宋朝的废弃书院,这座书院就是后世大大有名的东林书院,顾宪成就在这座书院里收徒讲课。
由于顾宪成的学问很好,讲课也非常精彩,而且在讲课之余还会谈论时政,一时间,东林书院成为了很多读书人心中的圣地,从此来书院求学的人络绎不绝。随着东林书院的名声越来越大,影响力也水涨船高,而且东林学生逐渐进入官场,东林党初步形成。
刚刚出道的东林党,他们的口号是——务真求实,开放言路,坚决反对宦官专政。应该说这时候他们的口号还是很接地气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这么做的。
可是东林党遇到了党争,在朝堂上有好几个因为相同的籍贯,而联合起来的党派,这些党派还暗中勾结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对东林党自然是党同伐异。
在万历和天启年间,东林党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尤其是天启皇帝执政时期,魏忠贤简直狂的无边,9000岁的威力可不是盖的,几乎没有这个老太监干不成的事。在这个期间,东林党人可谓是表现的非常的可圈可点,几乎没有一个软骨头。
天启皇帝死亡,崇祯皇帝上位,魏忠贤大公公被清算,阉党灰飞烟灭,东林党人,趁机上位。可是这些标榜自己,有多么正义的君子们,这些看上去口不言利的大佬们坚决反对收商业税。
看上去他们铁骨铮铮,其实他们早就,和大商人们串通一气了。他们的政策就是加重农业税,这个措施的结果,我想大家不用多说了吧?尤其农业税的不断提高,最终导致了明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东林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具有立宪精神的民主党派或执政党、在野党,而是外人奉号的具有朋党意义的N党y党之类。根据中国文化的履历,原则上,执政者不希望朋党的出现,然而在莫衷一是的状态下就难免有团团伙伙的百家争鸣了。明朝的东林党、阉党就是在上述情况下产生的朋党。客观的说无论人们愿不愿意有朋党的存在,但朋党并不依人们的意愿而发生与否。朋党是个中性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问题在于是否掌握了社会应有的正义主张、意识主流。明朝的东林党(朋党)前期不乏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后期严重地缺正义的政治主张,甚至幻想和“外患”兵和一处打“内忧”!最后的结局是,连同大明王朝一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东流!
地方词语接龙?
地方,方便,便宜,宜家,家里,里面,面前,前进,进退,退步,步伐,伐木,木头,头脑,脑干,干净,净身,身体,体会,会议,议论,论文,文化,化学,学生,生意,意思,思考,考试,试卷,卷宗,宗师,师范,范围,围追,追阻,阻止,止步,步行,行进,进退,退款,款项,项目,目标,标准,准时,时间,间隔,隔世
地方,方言,言语,语文,文明,明天,天路,路边,边防,防护,护士,士兵,兵团,团结,结束,束腰,腰带,带上,上班,班车,车站,站台,台风,风衣,衣服,服装,装修,修复,复杂,杂乱,乱跑,跑步,步行,行为,为难,难过,过分,分手,手机,机会,会议,议论,论文,文字,字体,体育,育苗,苗条,条件,件数。
地方--方面--面包--包容--容易--易主--主人--人类--类别--别人--人气--气球--球队--队长--长大--大小--小心--心意--意思--思念--念想--想象--象牙--牙齿--齿轮--轮椅
用地方词语接龙:地方、方法、法定、定金、金华、华东、东西、西湖、湖南、南瓜、瓜果、果实、实在、在这、这样、样子、子孙、孙辈、辈份、份量、量杯、杯水、水温、温度、度过、过来、来去、去年、年关、关心、心思、思考、考试、试看、看病、病历、历史、史诗、诗词、词语、语音、音乐、乐意、意气、气场、场地、地道、道路等等。